当前位置: 首页 >> 科院故事 >> 正文

乐于探索 成于专注

记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王菲

2018年09月06日 18:01  (点击次数:

   

王菲,女,中共党员,博士,内聘教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植物营养学专业。201610月进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和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各一项。进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工作以来,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2篇及中文核心期刊2篇。

 20188月,王菲主持的项目“AM真菌菌丝际解磷细菌促进土壤有机磷高效利用的作用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蛮拼的”:勇于探索乐于其中

一头乌黑亮丽的中长发,清瘦的脸庞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记者初见王菲老师时,感觉她文文静静似乎不善言谈。但一提到自己钻研多年的专业时,她平静的脸上即刻活泛出一股飞扬的神情。

“从最初的生理生化过程解析逐步深入到在基因组和转录组层面上的过程探究,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值得我去一步一步的追寻探索。”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2009年读博到2016年进校工作,王菲的工作重心始终围绕着“菌根真菌与解磷细菌相互作用活化土壤有机磷的研究”进行。

历时7年,跟在导师的课题组里学习、磨练。历时2年,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微生物分子生态学先进技术。王菲脚踏实地,为自己的科研之路积累了知识技能和实战经验。

菌群培养、土壤测试、样品筛选、数据分析,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尝试,王菲都严肃认真地对待,“不可能每一次实验都会有结果,但是每一次都在为下一次的成功奠定基础。”

短短几年时间里,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下,王菲在该领域先后主持了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专项、中国农业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进校执教仅两年,就一举拿下2018年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挺轴的”:用努力和执着浇灌出成果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可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科研的道路是寂寞的、艰辛的。

没有节假日,加班、熬夜是常态;宿舍基本见不到人,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去实验室的路上;没有美容养颜茶,有的只是一杯又一杯提神的苦咖啡。王菲深知,做科研,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更需要一颗执着的心、一份坚守的信念、一种耐得住寂寞的品质。

植物研究是需要遵循植物的生长周期的,很多研究等不得。为了研究玉米根系对土壤中磷素的活化和吸收,王菲把30条根段编成一个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进行丛枝菌根真菌侵染情况的观察。凌晨两点,当她把1500余条根系全部观察记录完毕,眼睛从显微镜上移开的时候,抬头看见实验室里的其它东西全是模糊的,眼睛是酸疼的。但她甩甩头、揉揉眼,研究还要继续。

在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磷素吸收的贡献时,需要用30微米和0.45微米孔径的尼龙膜将根系、菌丝以及土壤隔开,而脆弱的0.45微米尼龙膜根本经不起折腾,稍有不慎就会破损。一旦尼龙膜损坏就不得不中断实验,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获得的数据就全部失去意义,需要重新开始、重头再来。这样的中断和反复,王菲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这是实验常态,破了就再来。”王菲淡定地说。

当记者追问她是否有失败了想放弃或者偷懒想休息的时候,她仍然淡淡地一笑,说:“其实我挺轴的,自己选择的,再苦再难是要坚持走下去的。”

付出的是辛劳,收获的是喜悦。“铵态氮诱导的菌丝际酸化加速土壤有机磷的矿化,促进了玉米对有机磷的吸收”“菌丝际解磷细菌利用AM真菌根外菌丝分泌物以及参与土壤有机磷的周转”等研究成果,为加速土壤有机磷周转提供了可靠的实验证据,已经在新疆、河北曲周等地进行了具体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任性的”:为梦想再出发

科研无止境。一个成果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2016年,王菲正式成为我校的一颗“青椒”。科研与教学的平衡会给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王菲表示,带好学生是她的第一职责,她希望自己学生参与到她的科研中,一起在“磷肥减施增效”的探索中寻求突破。

回顾自己求学求知之路,王菲的内心充满了感恩。“能拿下这个项目,还要感谢学校、学院的支持和团队的帮助”,王菲语调温柔,但语气肯定。她希望自己继续努力,做一名永不停息的科学探索者,一名春风化雨露、甘于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带领团队继续开拓创新,取得更具科学意义和转化应用价值的优秀科研成果。

在追梦的路上,王菲是“任性的”。期待拥有恬淡笑容的她,越飞越高。